近年来,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推动力量。在国际金融机构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前景的背景下,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《2024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》报告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。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.8%,较之前的预测高出0.1个百分点,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逆势崛起的迹象。
近期,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内审工作电视会议。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,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有关要求,总结2023年内审工作成效和经验,部署2024年内审工作任务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曲吉山出席会议并讲话。
近期,有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“零首付”,借助求职者“急于找到工作”心理,在网上发布“高薪招聘”“实习”等虚假信息,如成立空壳货运公司,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“入职”或缴纳加盟费,应聘司机提车后却遭遇接活难、退车难、退款难,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。类似骗局还有假借招聘之名诱骗求职者以职位需要、培训费、材料费、保证金等名目收取各类费用,甚至诱导求职者通过贷款平台贷款支付相关费用。在此提醒包括求职者在内的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:
5月22日至23日,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、局长李云泽带队赴贵州调研,围绕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、金融支持化解地方债等工作,与地方党委政府座谈交流,深入现场调研典型楼盘,听取多方面意见建议,研究工作思路举措。
近年来,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,银行业正迎来一场“脱胎换骨”的内部革命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资产抵押模式,银行们开始以前瞻的视角聚焦在新兴领域,着眼于培育新质生产力,助力科技创新产业蓬勃发展。
金融监管总局积极探索监管数字化转型,建设监管大数据平台多视角分析被监管机构和主要客户融资、财务及风险概况,推动监管流程标准化,实现银行评级和预警工作全流程线上运行。下一步,将持续推动同类业务监管标准统一,强化监管流程硬约束,开发智能辅助工具,实现准入工作关键环节人机协同。
近日,北京农商银行与青岛农商银行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,标志着两家银行将展开全面合作,共同探索发展路径,服务实体经济,推动农商银行体系的互利共赢。此次合作不仅是为了加强自身实力,更是为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、更优质的金融服务。
中国工商银行5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,公司董事会会议于2024年5月22日审议通过了《关于聘任刘珺先生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的议案》。根据有关规定,刘珺的行长任职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即生效。刘珺自2020年8月至2024年5月任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、执行董事、行长。
5月22日上午,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,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出席中国农业银行干部会议,宣布中央决定:王志恒同志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。据悉,在走完相关流程后,王志恒将补位农行行长一职。自去年12月付万军辞去农行行长职务后,农行董事长谷澍代行行长职责,至今得以补位。
近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印发了《关于做好上海银行业科技支行梯度培育 提升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工作意见的通知》,为上海的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。该通知明确了未来五年左右的发展目标,在上海培育建设30家科技支行、90家科技特色支行,实现对上海市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、功能区、产业园区的全覆盖。 这一举措旨在打造科技金融专业机构体系,从而推动上海金融业朝着更加专业化、特色化、体系化、品牌化的方向发展。科技支行将成为上海科技金融领域的引领者和示范者,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。
2024年,作为新时代的先锋,中国银行业正处在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变之中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提出了“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的核心理念,这也引领着银行业从传统路径摆脱出来,积极推动着经济架构的重塑。新质生产力的崛起,从便利店的“刷脸”支付到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、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的资本融合,正在重新定义着经济格局和金融生态。
在云南农信系统掀起的反腐风暴中,一位位原本身居高位的管理者相继被查,他们的贪污腐化行为被揭露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。这一系列事件不仅仅是云南农信系统内部的问题,更是对全国农信系统的一次警示和敲响的警钟。